发布时间:2020-06-01 10:27:26 人气:
法律,治国之重器;良法,善治之前提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,日前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,自此我国民法制度迈入民法典时代。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依靠,民法典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,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。
民法典共7编,依次为总则编、物权编、合同编、人格权编、婚姻家庭编、继承编、侵权责任编,以及附则,共1260条,10万余字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、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。民法典的编纂,既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,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,而是对我国现行的婚姻法、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性整合、修改和完善。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权利,都可以在民法典这部“社会生活百科全书”中找到答案。
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 石宏:一个人从出生开始,监护就会产生,抚养关系就会产生,长大之后就会涉及婚姻关系,就业之后涉及合同关系,死亡时候涉及继承关系,我们说民法规则覆盖了老百姓的生老病死。
民之所呼,立法所向。在立法内容上,“以人民为中心”贯穿民法典编纂始终。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,土地经营权和土地承包权分离,单独写入民法典,农民可以依法自主流转土地经营权,获得土地收益。为适应时代发展,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,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、隐私权等。还专门增设居住权制度,保障弱势群体“住有所居”,为老年人以房养老等提供法律保障。同时,对社会关注的“高利放贷”、“高空抛物如何追责”、“个人信息泄露如何担责”等堵点、痛点,民法典也都逐一立法予以回应。
开门立法,广纳民意,才能让法律更贴近社会生活、更符合人民群众期待。民法典编纂也是我国科学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的一次生动实践。从2015年编纂工作正式启动,到2017年3月民法总则表决通过,再到今年5月28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,5年间,民法典10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达102万条,让立法吸纳各方智慧,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。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轶:每审议一次,都会适时公布全民征求意见稿,这是干什么的?能够给所有人民一个参与民法典编纂,建言献策,表达自己意见和主张,这种民主参与的机会。
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,编纂民法典被确立为重要立法任务。现在这部承载着新中国几代人梦想,具有中国特色、体现时代精神、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的诞生,标志着我国民法制度自此进入民法典时代。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,现行的婚姻法、继承法、民法总则等9部法律将同时废止。
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申卫星:党中央的高度重视,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。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,巩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法治成果,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将有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。